學習目標:
1.掌握甘地以及他領導的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2.理解并掌握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及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
3.學習甘地、扎格魯爾等人的斗爭精神。
學習重難點:
重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難點:如何評價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何謂“民族民主運動”?
民族運動: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實現民族解放
民主運動:對內反對專制獨裁,實現民主自由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背景(原因) ①一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
②英國殖民政府頒布的法令激化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的矛盾;
③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2.領導人:甘地(印度國父)
3.過程:(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時間:1920-1922年
內容:①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②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
③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
④拒絕納稅。
結果:1922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絕食,停止運動,甘地入獄。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時間:1930年
內容:采取不服從形式,所以又稱“文明不服從運動”。
要求: ①降低田賦;②釋放政治犯;③廢除食鹽專賣。
以反對食鹽專賣為突破口開展“食鹽進軍”運動。
結果:當局妥協,運動停止
4.方式與特點:(1)方式:不合作、不服從
(2)特點:非暴力、和平合法
5、最終目的:讓印度實現自治乃至獨立
6、性質: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
7、意義:(1)動員了廣大人民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
8、局限性:將革命運動局限于非暴力范圍內,影響了革命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反映了印度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妥協性。
二、埃及華夫脫運動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熱愛教育,有多年教學經驗,講課風趣幽默,親和力強;條理清晰,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