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第一單元“表達·交流”綜合實踐《意趣》
一、讀、寫、說互動
●“意”,是讀、寫、說活動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概念。讀書,要能會意,寫作、說話,要能達意。古人說“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詞為衛”,“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梢姟耙狻钡闹匾?br>
“意”相當于今天說的“主題”“中心”。一篇文章或一席演講,要是沒有鮮明的“意”,就會寫成流水賬,雜亂無章,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讀者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單元中,寫人的《人民科學家的精神風采》《梁思成的故事》,寫事物的《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我們這雙手》《科學家的數字武器》,可寫的內容本來很多,為什么他們都只選樣其中的一個方面,以一種“意”來貫穿呢?
在一般情況下,一篇不太長的文章只能表達一種“意”,形成一條意脈,否則,意多文亂。但是,寫作之初的想法往往是很豐富的,甚至是比較雜亂的,有時沒有多少意思的或相互交叉的材料很多。為了把文章寫得深透、集中些,就要挑出那最有意思的部分來,把主導的意凸顯出來,古人把這叫做“立主腦”。為了把主腦立好,必須去掉無關的頭緒,古人把這叫做“減頭緒”。
●“意趣”,就是“意”比較新奇、有趣、耐品味。本單元的哪些課文在你看來是有“意趣”的?
特別重要的是,應當寫出自己的意趣。每個同學都有著不同于大人的趣味,作文寫得沒有意思,讓人覺得虛假,原因往往在于用大人的趣味來替代自己的趣味。小孩子說大人話,不但沒有趣味,而且不真實。
二、從“摔跟頭”“打瞌睡”寫起
●作文時,在“立意”上常見的毛病有:漫無中心、主從不分、含義不清、觀點與材料分家等等。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意在筆后”:意還沒有形成,或者意脈(頭緒)還沒有貫通,就倉促動筆??朔霓k法之一,就是“意在筆先”,下筆之前先把“意”想清楚。
當然意趣不一定起初就十分清楚,但只要有個核心意趣,就可以動筆,在寫作中逐漸明確起來。有些趣味和意思,是在寫的過程中冒出來的,這和一開始就明確了的意趣同樣重要。甚至,把原來的意趣推翻,也是常有的事。但要注意,在寫完以后,要根據后來的意趣對全文進行梳理貫通,把不符合這種意趣的成分刪除。這樣,就把“意在筆先”和“意在筆后”結合起來了。
●尋找有趣的“意”其實并不太難。曹文軒說,不一定要寫“有意義”的事情,也可以寫“有意思”的事情。事情,不僅是“事”而且有“情”,有“事”無“情”,就難有意趣?!耙馑肌卑巳の?。不同尋常的大事情有意趣,小事情也可能有意趣,比如,意外的“摔跟頭”。關健在于,要把他摔跟頭時的好玩的表情寫出來,把他狼狽的樣子、可笑的神態寫出來。先不要問它有什么深刻的意義,意義就在你看他的調皮的眼光中。你用調皮的、欣賞的,甚至有點開心的眼光看他狼狽得好玩,好玩得狼狽,文章就有了趣味,也就有了一定的意義。不要一味拔高,把自己大人化,拔得太高了,可能失去趣昧,變成干巴巴的概念。
●連“摔跟頭”都可以寫,同學們想想,自己和別人身上,有多少有意趣的事和情啊。
下面的例文寫得饒有意趣,淘氣、賴皮、膽小的“傻小子”很是天真可愛,文章題目也很招人眼。
●參考例文
“矮凳”軼事
陳曄昕
小時候,大家叫我“矮凳”,因為我只有凳子高。但我卻有很多比凳子高的玩伴,而且我是他們的頭,就因為我是其中唯一的女孩。大濱有個大腦袋,他會把他的寶貝全借給我,除了那烏黑的手槍。我常趁他不備偷摸兩把,找一點英雄的感覺。小平白白胖胖的,據說我們牽手走路時,就像兩個滾動的肉球;在我抗議到第三十次時,爸爸才改口說是土豆,當然,是很圓的那種。樓里還有個小姑娘,像個洋娃娃,可是沒有人和她玩,因為她不會像土豆一樣在地上打滾,而我會。
于是我帶著我的部下,出入于樓里的角角落落。
托兒所邊上有座尚未裝修的大樓,我們玩警察抓小偷,我是女警官,手里拿把烏黑發亮的槍——大濱不得不把槍借給我,因為他必須扮賊。賊沒有武器,他的任務是躲起來,等我這個警官去槍斃他。除去兩個賊外,還剩十來個兵跟著我。但實際上我怕黑,我是唯一有槍卻兩腳發抖的人。有時花一兩個小時也抓不到賊,等耐性磨光后,我就大叫:“出來!不然我就哭了!”兩分鐘后,兩個垂頭喪氣的賊就得乖乖地出現。
●按照曹文軒說的,并借鑒例文的筆法,描述一件你覺得有趣味的事情。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提示:
1、事情不一定要“大”,例如“打瞌睡”“聊天吹?!薄袄峭袒⒀省钡鹊榷夹?,也可以寫意外的事情。
2、主人公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別人,適當加一些想象,盡量突出事情的趣味,從“趣”中顯現出“意”來。
三、模擬特定角色講故事
●駕馭漢語的功夫之一,就是對書面語和口語進行轉換。這個單元的課文,用的大多是書面語言。錢學森和梁思成的故事,都是成年人以書面語言寫出來的。我們能不能設想一下,用口語來講述他們的故事,會有怎樣的新趣味?
口語交際不僅是個詞匯問題,還與交際雙方的個性和交際場合有關。首先,講故事的孩子是什么樣的性格,是心直口快的,還是靦腆含蓄的?其次,聽故事的是誰,是陌生人,還是同學或自己家里人?最后,在什么樣的場合講,是在課堂上還是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這些差別都會影響講事的具體的方式方法,忽略這些差別,就可能削弱故事的效果。
●請選擇參加下面的趣味活動:
1、假定你是錢學森的孫子或孫女,在課堂上對同學們講述錢學森的故事。
2、假定你是在中國學習的日本中學生,向中國少年講述梁思成保護奈良古城的故事。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安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市級重點中學語文教師,曾在全省、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中獲獎,具有豐富的語文基礎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