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復習策略
1、對單元知識的掌握,主要圍繞我國的政治制度展開,在復習中一定要做到具體與整合相結合。所謂具體就是從政治制度的地位、內容、意義等方面對比理解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所謂整合,主要是圍繞“人民當家作主”這一核心,系統理解我國的制度或政策如何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哪些特點與優勢,明確政黨與人大、人大與政協、人大與人民、政黨與人民之間的關系等。
2、本單元知識與其他單元知識的聯系。首先,把本單元知識與政治生活前兩單元有關公民、政府的知識結合起來,全面認識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其次,要注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與我國國家性質的關系,人大、政黨、政協與政府的關系,民族、宗教問題與公民的關系等。
使用建議
1、本單元在編寫中,在全面處理每個知識點的同時,圍繞著人大、政黨、政協、民族等主體,突出了重點、熱點問題的分析和訓練。課時166主要立足于人大的性質、地位和職權,立足于民主集中制的內容和人大代表的職責。課時167立足黨的地位、性質、宗旨、作用和指導思想,立足于執政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課時168主要立足如何處理好當前民族關系。三個課時,都是選取典型背景材料,靈活設置題目,變通考查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本單元的重點有兩個,一是政黨問題,二是民族問題,需要全面梳理相關知識,加強綜合性訓練。難點主要是人大與政黨、人大與政協、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等之間的關系,這可以通過表格對比的方法進行復習。
3、本單元知識可以用四個課時來完成復習,前三個課時分別處理教材中三課的知識、第四課時用于進行單元知識整合和訓練。本單元知識地位重要、內容復雜、千萬不可操之過急。
考點梳理
考點1 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法律地位
(1)國家權力機關: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機關是全國人民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2)法律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關都有它產生,對它負責,并受它監督。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
(3)機關體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起構成了我國國家權力機關體系。
考點2 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責
立法權:即制定法律的權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但必須報全國人大常委備案
決定權: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級人大和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依照法定程序決定國家和社會或本行政區域內重大事項的權力
任免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相關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及其他組成人員進行選舉、任命、罷免的權力
監督權: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一府兩院”工作的權力
考點3 人大代表的產生
我國各級人民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h級以上人大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h級及縣級以下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考點4 人大代表的職責
(1)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2)職權(即權利):主要有審議各項議案、表決各項決定、提案權和質詢權。
(3)責任(即義務):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考點5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
(1)含義: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
(2)基石:人民代表大會。
(3)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是我國的政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4)組織和活動的特點:民主集中制。
(5)基本內容:
權力來源: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權力機關: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
權利劃分: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
組織和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
考點6 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的關系
(1)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政府是我國的行政機關,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司法機關。
(2)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但它所決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辦,而是由國家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去貫徹執行。通過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
要點探究
探究點一 民主集中制原則
(1)重要性: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的最重要特點,就是實行民主集中制。
(2)含義: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3)具體表現:①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在人民代表大會的活動中,法律的制度和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民主決定。對違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稱職的代表,人民有權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罷免。
②在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會才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但它所決定的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辦
,,而是由國家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貫徹執行。國家的行政機關,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政府;國家的司法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這樣不僅便于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又通過各個國家機關在職責上的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協調一致工作,避免了權利過分集中。這也體現著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的統一。
③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關系上,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探究點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決定因素:從國體與政體的關系上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并直接體現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為鮮明的特點。
(2)意義: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上看,這一制度以人民當家做主為宗旨,真正保證了人民群眾參與國家管理,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的選擇。它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地對鞏固和完善,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無比的優越性,它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它動員了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它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它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3)從實踐結果看: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是中國人民奮斗成果和歷史的選擇,是合適我國國情的好制度;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絕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思維拓展】要注意區分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四個概念。人民是我國的主人,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考點梳理
考點一 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
(1)地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2)執政地位的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國人民經歷長期的實踐鄭重作出的歷史性選擇;其執政地位的確立是由它的性質和宗教決定的。
(3)必須堅持到黨的領導。
①發展方向: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政治保證: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維護國家統一、民族的團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③建設目標:只有堅持黨領導,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考點2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
(1)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指導思想:當前中國共產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指導思想。①形成: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結合起來,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②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③科學發展觀的地位: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考點3 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中國共產黨不僅有歷史和法律賦予的執政資格,也具有與時俱進的執政能力。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考點4 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1)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2)內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
②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指導。
③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④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各民主黨派與共產黨一樣,得到憲法的承認和保護,都享有憲法規定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⑤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它是共產黨領導的、具有最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3)優越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的政黨制度,適合我國國情,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它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要點探究
探究點一 對比分析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
區別 | 科學執政 | 民主執政 | 依法執政 |
含義 | 遵循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 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 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
地位 | 科學執政是前提 | 民主執政是本質 | 依法執政是保障 |
要求 | 要求真正認識并掌握客觀規律。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決策的科學化 | 一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二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 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要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并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
原因 | 這是由時代發展的需要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所決定的 | 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黨的性質決定的 | 是堅持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 |
聯系 | 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茖W執政有利于保證黨始終發揮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
【思維拓展】對比依法行政與依法執政
區別 | 依法行政 | 依法執政 |
內涵不同 |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利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權力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 |
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動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
地位不同 | 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
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的體現和保證 |
主體不同 | 國家行政及其工作人員 |
中國共產黨 |
聯系 | ①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統一于依法治國之中。②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的本質上一致,都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③依法執政是依法行政的政治保證,而依法行政是依法執政的重要表現,二者通過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相聯系 |
探究點二 全面認識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人民政協的關系
(1)地位與作用
①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對國家實行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但是中國共產黨不是國家機關,不能執行國家職能。
②全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在國家機構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和最高監督權。人大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代表人民利益。
③國務院: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依據人大制定的憲法和法律,行使管理國家和這會事務的權力。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
④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行駛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但它不是國家機構,不能行使國家職能。政協委員由民主協商推薦產生,與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2)相互聯系:中國共產黨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張和政策,然后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定程序,成為國家的法律和決定,實現對國家的領導。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和作出的決定,由國務院和其他國家機關貫徹執行。一般情況下,是國務院根據黨的代表大會提出的建議和作出的決定,起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請全國人大審議,并征求政協委員的意見,最后由全國人大批準,國務院負責實施。
【思維拓展】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 | 各民主黨派 | ||
不同點 | 性質 | 是工人階級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 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 |
基礎 | 工人階級是其堅實的階級基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是其深厚的群眾基礎 | 現階段,其成員以各界知識分子為主 | |
地位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參戰黨,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 | |
聯系 | ①在政治上: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②在組織上:是相互獨立的關系,不存在隸屬關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③在是事業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不是在野黨,不是反對黨,不是兄弟黨的關系。④在監督上:是相互監督的關系,而不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
考綱點擊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我國的宗教政策
考點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重要的國情之一。
任何國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組成的。我國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其他55個民族,由于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我國所有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
2、偉大的祖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3、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
我國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如何維護這一民族關系?
考點二: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1、民主平等
(1)含義: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的履行應盡的義務。
(2)地位: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
(3)堅持民族平等原則的依據
注意:
1、我國已實現了民族平等,但民族差別仍然存在。
2、不能以民族差別的存在否定我國的民族平等。
3、民族差別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
民族習慣、民族傳統沒有必要消除,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不平衡需要長期努力逐步消除。伴隨著民族經濟、文化水平差別的逐步消除,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權利,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2、民族團結
(1)含義: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2)重要性: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3)地位:是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
3、各民族共同繁榮
(1)含義: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2)依據: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3)地位: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
4、民族原則之間的關系
三者互相聯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考點四: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考點五: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國家統一
1、含義:它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是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我國基本的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4、民主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5、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民主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不是自治機關
6、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內容
民主區域自治是“一定”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更不是“完全”自治
7、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堅實基礎(原因)(必要性)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
8、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考點六: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是多宗教國家
我國信仰宗教的人數雖占總人口比例不大,但絕對數字不小、宗教是一種社會力量。
2、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內涵
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既尊重和保護信教的自由,也保護不信宗教的自由。
3、全面理解宗教政策
(1)國家保護一切的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的正常的宗教活動政府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2)各宗教一律平等
(3)宗教與國家政權分離
(4)無神論與有神論之間相互尊重
(5)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下,實行自治、自養、自傳
(6)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3、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宗教政策
國家保護一切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的政策宗教活動 | 各宗教團體自主地辦理各自的教務,并根據需要開標宗教院校、引發宗教經典,出版宗教刊物,舉辦各種社會公益服務事業。在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內和按宗教習慣在教徒自己家里進行的正常宗教活動,受到國家法律保護,任何不得加以干涉。國家保護宗教團體的合法權益,即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教務的權利 |
各宗教一律平等 | 我國的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不論信眾多寡、影響大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沒有占統治地位的宗教。政府對這些宗教一視同仁,不加歧視。 |
宗教與國家權力分離 | 按照這一原則,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的行政、不得干預司法、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不得干預婚姻、計劃生育等等。國家政權也不能被用來推行或禁止某種宗教 |
無神論與有神論之間相互尊重 | 任何人都不應到宗教活動場所進行無神論的宣傳,或者在信教群眾中展開有神還是無神的辯論;任何宗教組織和教徒也不應在宗教活動場所外布道、傳教、宣傳有神論、散發宗教傳單和其它未經政府主管部門批準出版發行的宗教書刊 |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 我國宗教事務由中國人自己來辦,不受外國勢力的干涉和控制,成為我國各宗教共同遵循的一個原則。我國的宗教團體在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下,實行自治、自養、自傳。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并不排斥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宗教組織或宗教人士進行交往。對處于宗教感情的外來援助、捐贈等只要不附帶干涉我國內部事務包括宗教事務的條件、宗教組織可以接受 |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 ①不是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而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②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不是要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的宗教活動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③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是因為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1)宗教有其自身產生、發展和消亡的規律,既不能用行政力量消滅它,也不能用行政力量發展它。
(2)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信仰上的差異是次要的,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3)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大力加強廣大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的團結,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并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上來。
5、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對待宗教
(1)我們要遵循遵循唯物辯證法,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
(2)堅持不懈的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3)中學生應當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弘揚科學精神,成為四有公民,創造美好人生。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張老師
男,中教中級職稱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潛心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