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
1987年3月上旬,我隨電影攝制組再一次接近各拉丹東,就近安營扎寨。寒冷季節里汽車可以駛過冰河,直接進到山腳冰塔林中。熟悉地形的向導布擦達講,各拉丹東有陰陽兩坡,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景色單調,東南陽坡才好看。的確,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黛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富有雕塑感。近些年來,驟然掀起一股長江考察熱一撥又一撥中外勇士在此邁開了認識長江的第一步。短短幾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險者壯烈獻身于這項人類事業。
季節上的隆冬將盡,但嚴寒還將在此駐守三兩個月。遠不是秋高氣爽時節的明媚,這一個風云變化的季節里,氣勢磅礴的密云來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東主峰難得在云遮霧障中一現尊容。
在各拉丹東以東幾公里外有牛糞可撿的草壩子上,我們搭起牛毛帳篷。安托師傅他們從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塊,我們喝上了長江源頭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師傅做起活來也不免氣喘吁吁。他說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聶榮縣人,所以不很適應。我就更不在話下了。此刻倒霉跡象接踵而至,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這樣的身體狀況真是大煞風景。但愿它不要影響我的心態,各拉丹東值得你歷盡艱辛去走上一遭。我們把車停在冰河上,踏進這塊鮮有人知的冰雪世界,在堅冰叢莽間的一個礫石堆上豎起三腳架。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東威嚴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禮,虔誠又愚蠢——各拉丹東是男性神,據說這方圣地并不歡迎女人,不久它便讓我領教了一番。因為它還不喜歡人們過于恭順,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對大家的懇求它不為所動;直到導演用粗話詛咒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藍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這里便是著名的長江奇觀之一的冰塔林。從礫石堆上四面張望,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歷歷在目。杰巴、安托、開大車的大胡子師傅,頭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還長的大冰凌,蠕動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東統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地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
慢慢從礫石堆上走下來,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這一壁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圖案形態隨意性很強,難說像什么。從狹小的冰洞里爬過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裝備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標準鏡頭受限,沒同時配起變焦鏡頭使我后悔了一輩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遠。正是在后退的當兒,腳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隨之襲來。這一跤,使我在后來的旅行中備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嬌貴而無用的尾椎骨已經折斷,連帶第八節腰椎也錯了位。
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涼。此地的海拔已經超過六千米。頭痛,惡心,雙腳綿軟,呼吸困難——典型的缺氧反應,外加新傷劇痛。索性哪兒都不去了,一個人蜷臥在最近的這座冰山腳下。眼看著興致極高的伙伴們,大口喘著氣,扛著攝影器材,翻過一面冰墻,不見了。
說不見又出現了一個,老遠喊我:“都到這地方了,不到處轉一轉,多吃虧呀!”他從冰墻那邊翻過來,到小車里取盛放膠片的箱子。為節省體力,就在冰面上推。
“我要死了。”我少氣無力地說,聲音空空蕩蕩,隨即散失在冰原上。
置身于冰窟,遠比想象的要溫暖,穿著件腈綸棉衣,外罩一件皮夾克,居然感覺不到冷。風聲一刻不停地呼嘯,辨不清它何來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就在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紛紛揚揚地掃蕩著,又紛紛揚揚地灑落在河灘上、冰縫里。漸漸地冰河已光滑難行。從北京來的攝影師大吳,負責拍一本有關于藏北的大型畫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裝在一個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壞了,便推著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魚眼”為我拍了一張反轉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這變了形的仙境中了。
是瓊瑤仙境,靜穆的晶瑩和潔白。永恒的陽光和風的刻刀,千萬年來漫不經心地切割著,雕鑿著,緩慢而從不懈怠。冰體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形態,變成自然力所能刻畫成的最漂亮的這番模樣: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披肩。小小的我便蜷臥在這巨人之發下。太陽偶一露面,這冰世界便熠熠爍爍,光彩奪目。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第二天,仍隨大部隊進入冰塔林。在滑極了的冰河上一點點挪動,時而也需爬行——人們越發有經驗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滾將起來——終于過了冰河,我便半臥在礫石堆上仔細尋找起來,看有沒有貝殼、植物之類化石,或者古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可是很遺憾,沒有。而我似乎已經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氣上不來,就長眠于此把。
見我再也沒有力氣返回了,杰巴他們開著車過來,接我過這一段冰河。
拍電影的那一伙不知又發現了什么新大陸,久久不回來。不甘心在車里悶坐,又掙扎著去拿座冰河中間的礫石堆。過午的太陽強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來。此刻除了風聲,還有一種聲音輕易便可辨別出來。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不見自然生物痕跡,但今天的確有人活在各拉丹東的近旁 .
2021年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第18課《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一、單選題
2.依次填入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是瓊瑤仙境, 的晶瑩和潔白。 的陽光和風的刻刀,千萬年來 地切割著,雕鑿著,緩慢而從不________。
A.肅穆 永恒 漫不經心 懈怠
B.靜穆 永恒 漫不經心 懈怠
C.肅穆 永遠 隨心所欲 停歇
D.靜穆 永遠 隨心所欲 停歇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是一篇寫實性的游記散文,以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游覽經歷為線索,講述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見所感。
B.文章用細膩的語言描寫了長江源頭不同尋常的景色,表現了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的壯美。
C.作者記敘自己痛苦的高原反應和摔倒后的傷痛是為了表現各拉丹冬環境的惡劣和見到長江源頭的不易。
D.本文描繪了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神奇魅力的贊美。
4.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圖案形態隨意性很強,難說像什么。
②慢慢從礫石堆上走下來,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③整座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自成一天地。
④從狹小的冰洞里爬過去,豁然又一番天地。
⑤這一壁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
A.②⑤①④③
B.⑤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⑤①
D.④⑤①③②
5.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
B.過午的太陽強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來。
C.寒冷季節里汽車可以駛過冰河,直接進到山腳冰塔林中。
D.是否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登上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的條件之一。
三、按要求做題
1.綜合練習。
2016年9月,在一年一度的“三峽國際旅游節”即將到來之際,第一中學準備開展“走近三峽話風光”的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并完成下面的任務。
(1)【發短信,贊三峽】假如你是本年度旅游節的特邀嘉賓,請你為“三峽國際旅游節”開幕擬寫一條手機短信以示祝賀。
(2)【聽歌曲,悟內涵】“船過西陵峽呀,人心寒,最怕是崆嶺呀,鬼門關!一聲的號子,我一身的汗!一聲的號子,我一身的膽!”這是流傳在巍巍三峽的一首《船工號子》,從這鏗鏘有力的歌詞中,你聽到了什么呢?請簡要寫一寫。
四、小練筆
作者在描寫各拉丹冬的冰塔林奇觀時,運用移步換景手法,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奇美的境界。請你也運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寫一寫校園的景色,200字左右。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解游記的特點。
2.學習按一定順序,多角度寫景,來突顯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的方法。
3.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作者簡介:
馬麗華,女,山東濟南人。1976年畢業于山東臨沂師專(現臨沂大學)中文系,199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家班。一級作家、編審,現任中國藏學出版社總編輯。著有長篇報告文學《青藏蒼茫——青藏高原科學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終極風景》、《西藏之旅》,長篇散文《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走過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兩次獲得西藏珠穆朗瑪文藝獎,1994年獲莊重文文學獎,1997年《走過西藏》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2011年以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獲第四屆老舍文學獎。
基礎字詞
菱línɡ 角 虔qián誠 蠕rú動 豁huò然
懈怠xiè dài 蜿蜒wān yán 敦dūn實 腈jīnɡ綸
詞語解釋:
【黧黑】形容黑。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
【礫石】經水流沖擊磨去棱角的石塊。
【皺褶】皺紋,指冰山上的波形紋。
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2)
概括介紹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氣候特征。
第二部分(3—11)寫作者第一天考察各拉丹冬,主要描繪了奇異壯美的冰塔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部分(12-15)寫作者第二天再次去冰塔林所見,揭示這里是長江的源頭。
小結:
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了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麗,并賦予雪山以生命,寫景中蘊含著作者對雪山的崇敬和贊美之情。作者又通過聯想和想象,抒發了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贊美。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從教28年,省級“先進教育工作者”,市語文教學與研究科研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