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
2020年9月1日,事主刁某向豐臺分局長辛店派出所報警稱,8月30日15時許,事主在
家中用手機上網時,網頁彈窗彈出了一個網絡貸款的廣告。事主點擊后下載了一個叫“微粒貸”的APP。進入該APP后, 事主按照要求填寫了個人的全部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并提出需要貸款30000元的請求。大約5分鐘后,APP內的一個客服人員與事主文字聊天,詳細詢問了事主的貸款金額、貸款期限。在得知事主想貸款30000元,期限兩年后,客服通過計算稱每月要償還1430元,兩年期共還款34000元。事主同意后,對方稱需要提交材料費、郵遞費、密碼提現工本費等共計1500元,并稱貸款成功后一并退還給事主。事主就按照對方要求,將自己的銀行卡號輸入APP,后按照對方提供的農業銀行個人賬號匯款1500元。匯款成功后,客服稱事主賬號輸入錯誤,賬戶已經被凍結,事主經核實發現確實錯了一位數。對方讓事主再支付12000元解凍費,貸款成功后也一并退回。事主匯款后,客服又稱事主輸入賬號時沒有填寫姓名,還需要再12000元解凍費,這筆款也會退回。事主又按照要求匯12000元后,客服再次稱事主存在惡意貸款風險,需要交30000元回檔押金。此時事主開始懷疑是否被騙,要求退款。但客服稱此時不再申請就屬于事主違約,即使退款,也要扣30%的違約金。事主稱只能籌款2萬元,客服稱能幫忙墊付1萬元完成手續。隨后事主又匯入對方提供的賬戶20000元。20000元匯入后,客服改口稱不能墊付了需要事主再支付10000元,否則無法貸款。事主發現被騙遂報警,共計被騙人民幣45500元。
騙術揭秘
第一步,發布廣告,吸引貸款群眾。通過手機廣告彈窗,誘導有貸款需求的群眾安裝偽造貸款APP軟件。
第二步, 謊稱嚴格審核, 誘騙群眾。要求群眾在APP上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回答問題,制造出手續繁瑣、審核嚴格的假象,讓群眾誤以為很正規,信以為真。第三步,要求繳納費用,實施詐騙。在群眾信以為真后,謊稱貸款額度已批準,以需要繳納會員費、認證費、先期貸款利息等各種名義,詐騙事主錢款。
話術關鍵點
1.通過發布廣告,謊稱公司貸款便捷,放款速度快,費用低,吸引群眾。
2.向群眾發送二維碼鏈接,要求掃碼申請貸款。
3.認真詢問群眾以往貸款、征信情況,制造正規公司的假像。
4.第一步先讓事主支付手續費等小量資金。當事主上當支付后,陸續加碼,以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要求事主支付刷流水、解綁定等各種費用,增加詐騙金額。
易受騙群體
有貸款需求想要快速獲取貸款額度,無法從正規渠道獲取貸款,缺乏對對方身份核驗意識。18-35歲青年群體,學生、務工人員等經濟基礎較薄弱群體。
警方提示
1.貸款要通過銀行或正規的貸款公司。
2.貸款時要通過應用市場下載銀行、正規貸款公司的APP或登錄官方站, 不能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下載APP。
3.凡是在放款前索要費用的,都是詐騙,不能相信。
4.安裝“全民反詐”APP, 了解反詐知識;從源頭屏蔽涉詐軟件,接收警方防范提示。
5.需要通過鏈接下載xx.apk的安裝包且官方應用市場無法查詢到該APP。該類APP未經過應用市場審核,更容易造成手機信息泄露及銀行卡被盜刷等資金安全風險。